关于开展2013—2015年新设专业建设情况
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5〕10号),为确保办学质量,省教育厅决定开展新设专业建设情况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按照“促建、促改、促管”的方针,检验高校新设专业建设水平,认清新设专业的建设成效与不足,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工作,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
二、检查对象
全省高校(不含中央部委属高校)2013、2014、2015年首次招生的本、专科专业(见附件1、2)。
三、检查方式
(一)2013年首次招生专业评估检查。
1.学校自查。按照《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专业建设标准》(见附件3-1)认真开展自评,如实填写《2013年新设专业有关情况数据表》(见附件3-2),按照《2013年新设专业建设情况自查报告提纲》(附件3-3)撰写自查报告。
2.材料公示。学校自查材料须在本校门户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3.专家审核。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专业自评材料进行审核。
4.实地检查。根据审核意见,抽取部分专业进行实地检查。
5.发布结果。省教育厅印发文件,公布检查结果。
(二)2014、2015年首次招生专业建设中期检查。
1.学校自查。按照《2014、2015年新设专业建设中期检查报告基本要求》(见附件4),撰写专业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审核与发布。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检查报告进行审核,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四、有关要求
(一)2013年首次招生设专业检查结论分“合格”“需要整改”“不合格”三个等次。检查结论为“需要整改”的专业,须限期整改并接受复查。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专业,相关高校应暂停该专业招生或予以撤销。请各二级学院务必高度重视新设专业的检查工作,各专业所在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组织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并联系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人事处、科技处、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联合做好专业检查等有关工作。
(二)请各有关高校于9月26日前将2013年首次招生专业自查报告(含支撑材料、数据表,每个专业材料分开装订)一式三份,及2014、2015年首次招生专业建设中期检查报告一式一份报送至教学研究科。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宋新涛 电 话:029-88269391
教务处
2016年8月31日
附件1
2013年首次招生专业一览表
一、本科专业(摘自教育部专业批准文件)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修业 年限 |
学位授 予门类 |
备注 |
29 |
西安文理学院 |
082504 |
环境生态工程 |
4 |
工学 |
|
30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4 |
艺术学 |
|
附件2
2014年首次招生专业一览表
一、本科专业(摘自教育部专业批准文件)
(一)2014年首次招生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 代码 |
专业名称 |
修业 年限 |
学位授 予门类 |
备注 |
32 |
西安文理学院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4 |
工学 |
|
33 |
130506 |
公共艺术 |
4 |
艺术学 |
|
(二)2015年首次招生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修业 年限 |
学位授 予门类 |
备注 |
23 |
西安文理学院 |
0804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工学 |
|
附件3-1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要点 |
1.专业定位与培养方案 |
1.1专业定位* |
专业定位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 |
1.2培养方案* |
培养方案先进、规范、可操作性强。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定位;能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
|
2.专业师资队伍 |
2.1结构与数量* |
建设了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70%以上专任教师专业背景与该专业相近;数量上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
2.2专业带头人 |
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近三年来,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与该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学;主持过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含)以上教研或科研项目;在专业建设方面作用明显。 |
|
2.3师资培养* |
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制订了科学、可行的师资培养计划并实施,效果显著;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的政策与措施得当、有力,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
|
3.教学基本建设 |
3.1实践教学条件* |
建设了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台套数能够保证专业教学需要;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好;专任教师有相关行业从业经历,能够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
3.2教学资源建设 |
课程大纲,教材、课件、讲义、教案等教学资源建设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可行;专业图书文献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
|
3.3专业建设经费* |
专业建设经费落实到位,能够满足专业建设需要。 |
|
4.教学质量保障 |
4.1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有力,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有保障。 |
4.2质量评价与反馈 |
建立了涵盖教学各个环节、多角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质量评价措施有力,实施效果好。 |
|
5.教学质量 |
5.1人才培养质量* |
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质量高。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获得专利,有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或承担过省级(含)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行业证书。 |
说明:1.本标准共设置二级指标11项,其中带“*”的为重要指标,共8项;符合评价要点的评价等级为A,不符合的为B。
2.检查结论分为合格、需要整改、不合格三个等级:合格标准为:A≥9,其中重要指标必须全部为A。
附件3-2
2013年新设专业有关情况数据表
一、 专业基本信息表
专业名称 |
授予学位 |
所在院系 |
同院系其他专业 |
专业教师人数 |
在校生人数 |
|
|
|
|
|
|
注:本表所填专业教师人数是指目前从事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包括兼职教师。
二、 在校生情况表
年度 |
计划招生人数 |
实际招生人数 |
实际报到人数 |
转专业人数 |
辍学人数 |
2013年 |
|
|
|
|
|
2014年 |
|
|
|
|
|
2015年 |
|
|
|
|
|
2016年 |
|
|
|
|
|
合计 |
|
|
|
|
|
三、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表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专业技术资格 |
所属院系 |
第一学历 |
最高学位 |
主要行业经历 |
主讲专业课程 |
专职/兼职 |
||||||
专业 |
学位 |
学校 |
专业 |
学位 |
学校 |
2013 |
2014 |
20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所填专业教师是指该专业开设以来,所有从事过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包含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主讲专业
课程对应的年份是指学年,例如2013是指2013秋季学期-2014春季学期。
四、专业开设以来专业教师主持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情况表(不超过10项)
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项目类别 |
立项时间 |
经费(万元)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项目类别包括省级/校级教改项目、国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及其他教学研究项目。
五、 专业开设以来专业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情况表(不超过10篇)
序号 |
论文名称 |
第一作者 |
发表期刊 |
发表时间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教研论文指该专业教师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与本专业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非学术研究论文。
六、专业开设以来专业教师主持科研课题情况表(不超过10项)
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项目类别 |
立项时间 |
立项编号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科研课题是指本专业教师以第一立项单位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科研项目。
项目类别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
七、 专业开设以来专业教师获得科研奖励情况表(不超过10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完成单位排名 |
获奖人排名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获奖证书编号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 专业开设以来专业教师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情况表(不超过10篇)
序号 |
论文名称 |
第一作者 |
发表期刊 |
发表时间 |
他引次数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学术论文指本专业教师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国内学术论文“他引次数”以CNKI中的“他引次数”为准,自引不能计算在内。
国外学术论文以“Web of Science库(含扩展库)”中的“他引次数”为准。
九、 专业开设以来专业教师获得专利受理情况表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专利类别 |
受理时间 |
发明者 |
限额内排名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专利类别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十、 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
经费投入/使用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3-2016年合计 |
|
合计 |
|
|
|
|
|
|
经费来源 |
学校 |
|
|
|
|
|
各级财政 |
|
|
|
|
|
|
社会 |
|
|
|
|
|
|
经费用途 |
基础建设 |
|
|
|
|
|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
|
|
|
|
|
|
师资队伍 |
|
|
|
|
|
|
教学运行与改革 |
|
|
|
|
|
|
其它 |
|
|
|
|
|
注:本表所填年份为自然年度。合计=各种来源的经费之和=各种用途的经费之和。
十一、 图书资料情况表
纸质图书册数(册) |
|
备注 |
|
|
电子图书资料源个数 |
|
备注 |
|
|
电子图书资料源清单 |
||||
电子图书资料源名称 |
链接地址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所统计图书资料是指本专业的图书资料(含学校与院系),统计时间截止到文件下发之日。
本专业的电子图书资料源(含学校与院系)是指供本专业教学、科研使用的,由资源提供方完成更新的、可全文下载的电子资源平台/数据库,随书的资料光盘不计在内。
十二、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表
序号 |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 |
台套数 |
单价(元) |
是否该专业开设以来新增 |
本专业使用比例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台套数*使用比例*单价) |
∑(台套数*使用比例*单价) |
|
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指单价800元以上的设备。
本专业使用比例是指一个设备如果多个专业共享,其中用于本专业教学的比例。
现有设备统计时间截止为文件下发之日。
十三、 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中心/基地情况表
序号 |
中心/基地名称 |
校内/外 |
依托单位 |
实验、实训、实习学生人次数 |
备注 |
|||
2013/2014学年 |
2014/2015学年 |
2015/2016学年 |
2016/2017学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指有协议的实习实践基地。
实习学生人次数统计时间按学年计算,1人次指1名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完整实习环节。
十四、 开设以来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理论课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汇总表
年度 |
类别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的比例 |
备注 |
|
理论学时 |
|
|
|
实践学时 |
|
|
|
|
计划总学时 |
|
|
|
|
|
理论学时 |
|
|
|
实践学时 |
|
|
|
|
计划总学时 |
|
|
|
注:理论学时是指各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实践学时包括课程的实验学时、实践环节课程学时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时。本表按学年度填写。
十五、 主要课程情况表
课程名称 |
教学方法、手段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实验学时 |
总学时 |
主讲教师 |
考核方法 |
通过率 |
授课学期 |
课程类别 |
|||||
验证型实验 |
设计型实验 |
综合型实验 |
创新型实验 |
姓名 |
职称 |
学历 |
|||||||||
课程1 |
|
|
|
|
|
|
|
|
|
|
|
|
|
|
|
课程主要内容 |
(限200字以内) |
||||||||||||||
选用教材 |
|
||||||||||||||
课程网站 |
|
||||||||||||||
课程2 |
|
|
|
|
|
|
|
|
|
|
|
|
|
|
|
课程主要内容 |
(限200字以内) |
||||||||||||||
选用教材 |
|
||||||||||||||
课程网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所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各类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无需填写。请对照专业教学计划表认真填写。
选用教材的描述格式: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实践学时是指实验学时之外的为本课程安排的实践内容,如课程设计等。
创新型实验指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例如,开放型实验或研究型实验。
十六、 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各类竞赛奖励情况表
序号 |
竞赛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获奖类别是指国家级、省级、校级。
十七、 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表
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生人次数 |
|
||||||
序号 |
类型 |
活动名称 |
指导教师 |
活动时间 |
参加的学生名单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所填创新创业活动是指国家、省、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其它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参与的竞赛项目另行统计,不计算在本表内。
类型: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它。
十八、 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作品情况表
序号 |
论文/作品名称 |
发表期刊、出版物、会议 |
发表时间 |
学生作者 |
备注 |
|
第一作者 |
第二作者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所统计论文/作品指该专业学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论文/作品。
十九、 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得专利受理情况表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专利类别 |
受理时间 |
发明者 |
限额内排名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注:该专业学生为专利受理限额内成员。专利类别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二十、 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得相关行业证书情况表
序号 |
证书名称 |
证书类型 |
证书级别 |
获得时间 |
学生姓名 |
备注 |
|
|
|
|
|
|
|
|
|
|
|
|
|
|
注:证书类型:国家认证、行业认证、企业认证。
附件3-3
2013年新设专业建设情况自查报告提纲
一、基本内容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请描述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和自评等级。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方案。
请描述该专业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中的定位,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的定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等。
支撑材料: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定位规划等证明材料。
(三)专业师资队伍。
请描述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包括数量,以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背景等方面的结构;自该专业开设以来引进教师的情况;教师参加培训、进修、访学(含企业行业锻炼)的情况;高职称教师授课的情况;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情况;专任教师科研状况;兼职教师情况等。(公共基础课教师不包含在内)
支撑材料: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开展科研活动等证明材料。
(四)教学基本条件。
请描述该专业开设以来,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包含学校、各级财政、社会等各种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教学实验用房、图书资源、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利用情况。
支撑材料:实验实践教学场所资料、学校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的协议等证明材料。
(五)教学质量保障。
请描述该专业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否覆盖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学生、专家等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方式和评价情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机制、方式和分析情况;基于质量评价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
支撑材料:相关制度、措施等证明材料。
(六)教学质量。
请描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情况,包括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科研项目的情况;竞赛获奖、发表论文、发明专利、获得资格证书等方面的情况。
支撑材料:学生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奖证书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真分析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下一步打算,要能反映学校关于该专业的建设思路。该部分内容应不低于全文字数的1/5。
二、格式要求
(一)标题:黑体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二)一级标题:黑体小三顶左,单倍行距。
(三)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左,单倍行距。
(四)三级标题:黑体小四顶左,单倍行距。
(五)段落文字:宋体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行距20磅。
(六)表格: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表格内文字为宋体,大小根据表的内容自行调整。
(七)图: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宋体五号居中,单倍行距。
附件4
2014、2015年新设专业建设中期检查报告基本要求
一、基本内容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方案。
请描述该专业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中的定位,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的定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等。
(三)专业师资队伍。
请描述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包括数量,以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背景等方面的结构;自该专业开设以来引进教师的情况;教师参加培训、进修、访学(含企业行业锻炼)的情况;高职称教师授课的情况;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情况;专任教师科研状况;兼职教师情况等。(公共基础课教师不包含在内)
(四)教学基本条件。
请描述该专业开设以来,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包含学校、各级财政、社会等各种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教学实验用房、图书资源、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利用情况。
(五)教学质量保障。
请描述该专业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否覆盖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学生、专家等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方式和评价情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机制、方式和分析情况;基于质量评价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
(六)教学质量。
请描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情况,包括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科研项目的情况;竞赛获奖、发表论文、发明专利、获得资格证书等方面的情况。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真分析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下一步打算,要能反映学校关于该专业的建设思路。该部分内容应不低于全文字数的1/5。
二、支撑数据
参照附件3-2。
三、格式要求
(一)标题:黑体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二)一级标题:黑体小三顶左,单倍行距。
(三)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左,单倍行距。
(四)三级标题:黑体小四顶左,单倍行距。
(五)段落文字:宋体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行距20磅。
(六)表格: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表格内文字为宋体,大小根据表的内容自行调整。
(七)图: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宋体五号居中,单倍行距。